主页 > 新闻 > >>  正文

“融合共赢 创新发展”——课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讨会

2019-01-21 13:03 来源:中国教育时报网 编辑:WBYUN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与《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环境。1月20日,由中科电商谷主办、课工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承办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交流会”在北京CED核心中科电商谷总部召开。

北大青鸟集团副总裁薛丽女士、中科电商谷总经理康京围先生、人民邮电出版社总编辑张立科先生、北大教育学院尚俊杰院长、课工场创始人&总经理肖睿先生、课工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总经理潘晓光先生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民邮电出版社、腾讯教育 、CC视频等十余位创新创业领域的嘉宾专家发表了致辞及主题演讲,全国40多所高校的100多位校方领导出席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始,由北大青鸟集团副总裁薛丽女士致开幕词。她表示,集团将集中自身技术实力及产业资源,投入合作高校的新工科建设、师资培训、校企共建,产学研协同育人等项目中、与课工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携手共同推动新一轮职业教育的改革,把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推向更高的巅峰。

中科电商谷总经理康京围先生与大家分享了中科电商谷产业地产的发展历程,并详细讲解了中科电商谷的产业模式、园区对企业的服务及主要的支撑体系。康总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建立创新创业产教融合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基地产教融合联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最大限度地让企业和高校共享创新创业产教融合成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是课工场教研方向技术支持院校,学院副院长尚俊杰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北大教育学院在人工智能教育、新型互联网教育方面的教研技术实力。尚院长认为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深层变革的强动力。教育流程再造,即是打破原有的教学流程框架,利用信息技术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的变革,即是运用信息技术。基于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可以让教学从依靠经验到有据可依。

课工场多年来与人民邮电出版社携手,双方合力出版了JAVA、MySQL数据库、Spark及SSM框架等数十本智慧教材,获得了广大院校及学员们的欢迎。会上人民邮电出版社总编辑张立科先生讲到:“课工场与人邮社是协同发展的好伙伴。课工场以内容输入支持教育出版,人邮社以智慧教材反哺教育培训行业,优势互补共促产教融合。“

嘉宾致辞后,课工场创始人&总经理肖睿先生以“AI+教育的思考 “ 为主题,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今天的人工智能现状及AI与教育的关系。并提到教育领域具有天生的封闭性和自我评价机制,不容易被技术改变;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改变是一个长期乐观的过程,期待它的进化。

“教育融合发展”圆桌论坛环节,由赢识服务平台负责人郑哲主持并展开探讨。嘉宾阵容来自多个领域: CC视频联合创始人董世永,国家移动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副主任张棣,数据未来合作人刘艳雯,高等教育出版社经管分社副社长郭金录均有建设性的分享,几位行业专家围绕"产教融合政策下,如何培养创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展开了深入讨论,分别在服务教育、服务产业、服务人才及入口打造方面带来了全新的观点和可落地化执行的经验。

以学科为引领 促内涵式发展。课工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副总经理谢际宁老师以”院校学科内涵式发展”为主题,阐述了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基地将面向高校提供包括学院共建、专业共建、企业项目实践、教师培养、实验室、创新创业、教材合作、新工科建设、实习实训等不同的合作模式,全面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

在探索院校内涵式发展道路上,结合谢老师提到的十二种校企合作模式,课工场院校合作总监潘贞玉老师向大家介绍课工场院校服务及教育部获批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表示课工场将在教育部指导下,协助高校培养适应未来产业的创新型、多元化人才,深入推动校企双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课工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副总经理相洪波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合作平台、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创客辅导、创业支持平台、职教前沿产品研发培训平台、智慧型在线学习平台、城市学习就业服务中心六大核心服务平台。并表明以创新驱动为支撑,积极推进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同时,不断挖掘新科技的教育应用潜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努力开拓产教融合新思路、新方式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重点业务方向。

授牌仪式环节,由40家合作院校为课工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进行了授牌,开启“融合共赢 创新发展”发展新篇章。

会议结束后,在中科电商谷副总经理苏斌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参观了中科电商谷及课工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深度协作新终点,互利共赢新征程。为校企双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路径,为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共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新的契机。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