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公布的“KSS-III”垂发导弹形象
“安昌浩”级潜艇的动力系统也沿用214型潜艇的“氢能-高分子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E-PEM-FC)AIP动力系统,但相信整个动力规模有所扩大。第一批次仍然采用铅酸蓄电池,第二批次开始改用韩国三星研制的锂电池,结合两组柴油机,最大潜航速度20节,续航力10000海里,水下自持力50天。
韩华泰雷兹展示“KSS-III”的作战中心
“KSS-III”第一批次的垂直发射系统
“安昌浩”级潜艇就其外观而言,基本上可以算是前型KSS-II“孙元一”级潜艇,也就是德制214型潜艇的放大版,外观也基本沿袭了“孙元一”级的十字尾舵、帆罩水平舵和单壳艇体设计,但放大程度已经接近一倍,其第一批次浮航排水量达3300吨,潜航排水量达3700吨,而第二批次将达到4100吨。
“安昌浩”号全貌
“安昌浩”级潜艇的电子系统供应链基本由欧洲厂商包揽,采用的是皇家海军“机敏”级攻击核潜艇的“整合式武器火力控制系统”(WHLS)修改版,由韩国从英国巴布科克公司签约引进,结合法国泰雷兹集团在韩国的合资企业“韩华泰雷兹”研发的新型潜艇作战系统。艇首声呐、侧舷声呐、水雷探测声呐以及多种设备也由泰雷兹集团提供;潜望镜则采用法国赛峰集团(Safran)提供的“S30 AOM/SOM”非穿透式攻击/搜索电子潜望镜,该型潜望镜也被法国海军“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所采用;水面感知设备采用的是西班牙因扎尔(INDRA)集团在西班牙海军S-80型潜艇上应用的“PEGASO”系列。
面对北面朝鲜海军的“新浦”级弹道导弹常规潜艇和东面号称“世界最大常规作战潜艇”的海自“苍龙”级,韩国发展“安昌浩”级新型潜艇也是地缘上的必然。“安昌浩”级服役之后,韩国海军自90年代以来的国产化海军建设之路告一段落,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形成了从两栖攻击舰、导弹驱逐舰、新型护卫舰、巡逻艇、新型潜艇在内的一系列完善的国产舰艇建设体系,也再次验证了“东亚怪物房”所言不虚。
综合韩语新闻消息,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13时,韩国海军KSS-III“安昌浩”级潜艇首艇“岛山安昌浩”号(ROKS Tosan AhnChangho)在韩国庆尚南道韩国大宇重工(DSME)玉浦造船厂推出船台下水,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仪式。
“安昌浩”号从造船厂房中缓缓拖出
“KSS-III”形象
总统的莅临也说明了这艘潜艇的重要性,如同韩国海军最具战斗力的“世宗大王”级宙斯盾舰是“韩国国产驱逐舰(KDX)”计划的最终产物一样,“安昌浩”级潜艇也是“韩国国产潜艇(KSS)”计划的最终作品。“韩国国产潜艇KSS”计划通过不到30年的持续努力,将原本一穷二白的韩国潜艇部队推上了世界前列之中。
朝鲜海军“新浦”级弹道导弹柴电潜艇 建造中的“安昌浩”号 “安昌浩”级潜艇是在KSS-II“孙元一”级建造的同时,于2007年正式展开研发,2012年12月向韩国大宇重工下达建造合同,2014年11月首艇正式切割第一块钢板,并以韩国独立党创始人、“韩民族独立之父”安昌浩命名为“岛山安昌浩”号。“安昌浩”级潜艇总建造数量将达到9艘,完全取代韩国第一代作战潜艇KSS-I“张保皋”级。“安昌浩”级分三个批次建造,每批次三艘,第一批次合约已发放完毕,三艘共计耗资约4000亿韩元(约合37亿美元)。按计划,前三艘在2022年前全部具备战斗能力,2024年前第二批次三艘开始服役,2029年前全部9艘服役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