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荒野女猎人”捕捉野生动物影像险丧命于棕熊身下

2019-02-28 10:13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原标题:“荒野女猎人”捕捉野生动物影像 险丧命于棕熊身下

“荒野女猎人”捕捉野生动物影像险丧命于棕熊身下

  顾莹把相机聚焦到棕熊的头部,等它一点点走近,正要按下快门,她突然看到镜头里的棕熊猛地盯住自己,神情越来越愤怒,继而向她飞奔而来。

  顾莹一把扛起三脚架和沉重的相机,奋力往反方向跑,就在回头查看“险情”的慌乱瞬间,她摔倒了。身后那只棕熊却开始了冲刺,一转眼离她只有8米左右的距离。

  千钧一发之际,棕熊被地上的几根铁丝挡住了脚步,趁着它愣神的工夫,顾莹飞一般地逃离,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3年前,野生动物摄影师顾莹第一次前往可可西里拍摄藏羚羊,一不小心进入棕熊的觅食地,差点儿遭遇生命危险。这个外表看起来娇小的女子,早已习惯与危险同行,因为拍起照来总这么“玩命”,她还被人戏称为“荒野女猎人”。

“荒野女猎人”捕捉野生动物影像险丧命于棕熊身下

  她曾独自开着越野车行走西藏两个月,在深山中坚守几个星期,只为拍摄高原特有种“红胸角雉”;她一个人闯进时常发生抢劫的玻利维亚,当地人不常说英文,她也不会西班牙语,一路搜寻各种场景下火烈鸟的画面。

  她在满是蚂蟥和蚊子的热带雨林中穿梭、爬行。菲律宾国鸟“食猿雕”被科学家预估50年内将灭绝,为捕捉它们的踪迹,顾莹深入这片雨林,暴雨不打招呼说来就来,还曾听到森林外军队作战的枪声。

  她还跑去北极熊繁殖地拍摄1个月,终于拍到北极熊冬眠后带幼崽出洞的画面,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下,眼前所及除了雪还是雪;她在南极时,不巧赶上厄尔尼诺现象,在暴风雪里连续坚持了18天,每天花10多个小时拍摄帝企鹅,创下独立摄影师在南极帝企鹅繁殖地连续拍摄最长时间的纪录。

  然而这一切困难,在顾莹眼里,都远不及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拍摄。2016年,在实现南极、北极拍摄后,为完成“地球三极”题材,顾莹第一次前往可可西里,记录青藏高原上藏羚羊的生存现状。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被摄影师誉为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出没着野牦牛、藏羚羊、白唇鹿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动物。但同时,海拔5000米的高度,也意味着摄影师必须要忍受严寒,并与强烈的高原反应作战。

“荒野女猎人”捕捉野生动物影像险丧命于棕熊身下

  相比同海拔的其他地区,可可西里无人区植被少,含氧量更低,冬天尤其如此。在海拔2700多米的格尔木时,顾莹白天犯困,到了晚上又头痛;踏入海拔5000米的地区,她更是一连吐了3天。

  拍野生动物,是比拍风光还不确定的事儿。动物无法沟通,很难预测它们的行踪,拍摄需要耐心,也要撞运气。相比南极近在咫尺的帝企鹅,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都很神秘,它们十分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落荒而逃,或者干脆向人冲过来“捕猎”,有时候越是靠近,它们就越会远离。

  在用镜头定格之前,顾莹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寻找、等待和观察。拍摄藏羚羊产仔时,她起得比动物早,睡得比动物晚,每天清晨5点半就钻进帐篷,保持十几个小时的安静状态,为防止引来肉食动物,她连有味儿的食物都不敢吃。

  为保证自己的安全,也不打扰动物的生活,她经常把自己藏匿起来,躲进隐蔽的帐篷中守候,抱着相机静静“偷窥”。

“荒野女猎人”捕捉野生动物影像险丧命于棕熊身下

  动态场面最精彩也最难捕捉,为不错过各种好镜头,她必须“盯”住动物。顾莹随身的装备里有各种“长枪短炮”,上百公斤重的器材,二三十个镜头,不同角度方向的机位来回切换;为侦查航拍场景和保证备用,她随身携带3台无人机。

  粗略算下来,每个出现在她镜头里的场景,背后都是几十次的重复等待和抓拍。食物要自己带,难点要自己解决。夏天遇上一连几天的暴雨,越野车陷在泥泞里出不来;冬季天气寒冷,十几天拍下来,她常常冻得手指开裂。

  经常出现在人们镜头里的动物,被研究的也多。那些难得一见的珍稀物种往往资料寥寥,要拍好它们,就得下功夫琢磨它们的习性。除了拍摄,顾莹都在搜集各类文献资料,丰富动物的知识、了解它们的习性……

  在可可西里,她一待就是3年。这3年里,几乎一半时间,顾莹都在无人区拍摄。另一半时间,她在不停地做功课。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