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 图
2019年1月9日, 2018年
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年闭幕式暨2019
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青年交流年开幕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秘书长王超发言并回顾了16+1地方合作年框架下举办的系列活动和取得的积极成绩,指出地方合作是“16+1合作”重要支柱,表示中方将与中东欧16国认真总结地方合作年成功经验,共同打造“16+1合作”新局面。
对于中国过去一年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地方合作的成果,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月9日在回应澎湃新闻()时表示,一年来,我们同有关中东欧国家一道,积极促进地方合作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四次16+1地方领导人会议,期间4个中方省份和17个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市成为16+1地方省州长联合会新成员。与此同时,16+1各国地方政府积极参加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园区建设、经贸、科技、教育、人文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结对的友好省州、城市现已超过160对。
教育合作先行今年上半年,罗马尼亚是欧盟轮值主席国,澎湃新闻在活动现场看到,诸多国家驻华代表主动上前同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康斯坦丁内斯库交流。康斯坦丁内斯库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2018年是中国中东欧合作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坚信地方合作能够为中国和中东欧16国进一步深化合作搭建非常重要的平台,也坚定地支持罗马尼亚和中国之间开展地方合作。去年一年,罗中取得了丰硕的地方合作成果,例如与辽宁省合作建立的工业园区等。”
2018年7月7日,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根据纲要,2019年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青年交流年”。
根据计划,今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将合办一系列活动,包括举行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展、第七届教育政策对话和高校联合会第六次会议等等,此外中国-中东欧国家大学生冬季运动节也将于2019年在波黑举办。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大使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教育一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自‘16+1’机制创立以来,教育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今年我们希望通过设立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青年交流年的方式进一步推动17国之间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深化现有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校际交流机制,让更多的青年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学习,增进了解、促进心灵相通、发挥桥梁作用。”
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学生交流密切。根据外交部官方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共开设了34所孔子学院和44所孔子课堂。据统计,中国与中东欧16国互派留学生总数近万人,其中中东欧国家在华留学生人数超越五5500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一直为中国中东欧国家交流培养大批语言人才的基地,今年也将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赵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北外在中东欧地区有五所合建的孔子学院,在北外留学的中东欧国家学生数字也正在明显上升。今年,北外将新开设与波兰雅盖隆大学联合培养的国内首个中东欧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项目,还将策划翻译一系列中东欧国家人文社科作品。”
康斯坦丁内斯库表示,罗中两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应该鼓励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彼此,我们非常高兴看到罗中双边合作能从地方政府合作扩展到教育领域。去年我们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开设了罗马尼亚语课程,还和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设了MBA硕士项目,今年我们期待与中国在教育领域更多的合作。
欧洲面临变化与挑战
今年上半年,欧洲与欧盟将迎来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三月底即将迎来的英国脱欧以及四月底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东欧16个国家中有11个是欧盟成员国,无疑合作也会受到这些重要议程的影响。而作为轮值主席国的罗马尼亚,也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前,在罗马尼亚今年1月1日接任轮值主席国之时,就曾出现过质疑的声音,欧盟委员会甚至公开质疑该国做主席的能力。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此前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罗马尼亚虽然在“技术上”准备就绪,但似乎不完全理解领导欧盟的意义,称该国应该舍弃本国利益,多聆听其他国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