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3日公布的PISA测试成绩显示,上海学生表现优异,以数学613分、阅读570分和科学580分,在所有65个国家(地区)中位居第一,这也是上海在2009年首度参加PISA之后,又一次获得冠军。 在上海学生连续两届取得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第一名之后,包括
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
中国的教育系统惊羡不已,甚至有时有一些恐惧。
PISA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评估。2009年,在全球约47万名接受测试的15岁学生中,首次参加PISA的上海学生在三项评价中均排首位。2013年的PISA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又一次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一,86.8%的学生达到或超过OECD平均成绩494分。欧美多家媒体对此争相报道,还掀起了对上海及亚洲教育成功经验的“分析热”。对比本国学生在测评中的表现,
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Arne Duncan)则表示这是一个“警醒”。2013年12月3日,他宣布美国学生又一次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中成绩不佳。他公开表示美国人不得不面对残酷的事实——美国的学生表现“平庸”,美国的学校正处于“教育停滞”阶段。
在这个背景下,今年9月,美国俄勒冈大学赵勇教授的新书《谁害怕这条龙?为何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和最差)的教育体系》引起美国教育界的关注。在书中,赵勇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系统,“因为它能产生最高的分数。”但中国也拥有世界上最糟的教育系统,因为所谓“成绩”“分数”是以孩子们的创造力、发散思维和个人主义为代价。

《谁害怕这条龙?为何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和最差)的教育体系》作者,美国俄勒冈大学赵勇。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赵勇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在《谁害怕这条龙?为何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和最差)的教育体系》中解释说,在中国,
考试至少在2000年里都被国人认为是成为“人生赢家”的必经之路。名叫“科举”的
考试系统就延续了1300年。在传统科举考试中,考生被要求掌握儒家经典知识,而考试的关键就在于他们的记忆力和写文章水平。
赵勇甚至认为,科举就是中国在火药、指南针、造纸、活字印刷术之外的“第五大发明”。这项发明在其他东亚国家,比如日本、朝鲜和越南等都被引用。“科举塑造了东亚最基本和持久的教育价值观。”但赵勇也把中国不能发展成一个现代科学国家归因于“科举”:“例如,中国使用指南针主要是为了帮住宅或埋葬地点找一个好风水,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用于海上导航。火药的使用停在能放烟花的水平就好,但在西方火药是现代军事武器。”换言之,中国在比英国至少提前400年的时间里曾拥有发展工业革命所需的所有元素,但科举制度却让古代学者、天才和思想家远离现代科学的学习和探索。他写道:皇帝来了又去,但中国“没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考试带来的怪相 而考试的重要性到今天也并未削弱。中国学生从小就开始习惯由教育系统提供的等级和排名,“重点”的竞争直到大学依然激烈不减。在这样的氛围下,老师们会“猜题”,商家们会出售无线作弊设备,还有父母会用一些“小聪明”给孩子加分,比如额外的特长班、更好的老师、重点的学校。赵勇描述说,中国学生的许多课程是专门为测试准备,而非学习。
当然,中国考试带来的怪相还不仅如此。赵勇提到,当政府开始奖励新产品专利,中国的专利数量开始飙升,因为高中生若能收到专利提案,则可以获得大学招生加分。比如某学校一个初三班级就收到了超过20项专利,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在三年内注册了500项专利,甚至有的中学生都有了国家专利。对于这些专利的大部分,赵勇形容为“垃圾专利”或“小聪明”。类似地,当政府对科学论文的出版数量有所要求,科学论文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但很大一部分论文是“哄人”的。赵勇说中国有一个高达数十亿美元的产业,这个产业专门致力于写作“科学”论文,就卖给学生和所谓“专家们”。
美国人的考试压力也很大 最新一期的《纽约书评》刊登了丹妮·里威奇教授为赵勇新书写的书评,里威奇教授表示:“阿恩·邓肯、奥巴马总统和议员们都想知道为什么美国学生不能超越中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