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湖南已招收免费师范生4万人

2019-01-10 13:13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逼出来的“战略性工程”

——湖南实施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调查

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乡村教师队伍问题重重,无疑已经成为令各级教育部门头痛的大难题。但让人欣喜的是,湖南省一项坚持10年的“战略性工程”,正深刻破解这些难题。

2006年,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目前,这项计划已招生4万余人,毕业1.05万多人,除极个别特殊情况外,99%已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

“我相信,坚持不懈地实施这一战略性工程,湖南乡村教师队伍将发生巨大变化,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质的飞跃。”在刚刚结束的市州教育局长暑期研讨班上,湖南省教育厅厅厅长肖国安表示,将继续扩大培养规模,并完善落实有关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安心从教。

从补充教师到精准扶贫

培养公费定向师范生,湖南也是被现实“倒逼”实施的。

2005年3月,在时任主管教育的副省长许云昭、时任教育厅长张放平的亲自安排部署下,湖南省教育厅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不仅分析查找出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还溯根究源查找出其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报告说,农村教师“该进的进不了,该出的出不去”,如邵阳县核编7347人,实际只有6532人,加上长期病休的301人,退居二线的126人,实缺1324人。4年没录用正规院校毕业的教师。还有教师人员老化,如某镇6所完小,教师平均年龄超过50岁,30岁以下的教师没一个。

职前培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范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专科,因小学教师待遇低,优秀生源吸引不了,培养小学教师的师专,录取线有的低至200多分。

据此,调研组提出10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改革师范教育招生录取办法,实行新的定向培养模式,市州报计划推荐生源,省里定培养学校单独招生并面试,学生就读期间学杂费全免并补助一定的生活费,但毕业后需到农村学校工作5年以上。

“阅了数遍”,“非常好”,“抓住了要害”,拿到调研报告的许云昭作了长达4页纸的批示,“这项工作具有战略性意义,也是政府抓教育的重要责任。”

2005年6月17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意见》下发。按照这个文件,湖南将从2006年起,启动农村小学教师专项培养计划,省财政按每生每年4000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

这在全国来说是第一个。

由于没有先例,刚开始的尝试小心翼翼:初中毕业的专科层次、小学教师、限贫困县,招生人数也不多,第一年的2006年,湖南在全省38个国贫、省贫县首批定向招生1006人。2011年7月,其中的981人顺利毕业,全部如约到乡村小学任教。

随着毕业生陆续到岗,这批师范生“上手快”“素质高”“留得住”,计划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因此,湖南进一步加大了招生计划。

“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后,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培养规模、经费、项目和类型,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说。

他表示,湖南把公费定向师范生作为精准扶贫重要举措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是“定向”大规模为农村学校培养优秀教师,补齐乡村教师这块短板,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从根子上进行教育扶贫;另一方面,“公费”则是解决了几万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学杂费、生活费,这些孩子就业不愁,家庭长期稳定,脱贫无疑。

记者从湖南省教育厅获悉,2016年全省招生计划达6789人,比2014年增加1263人,增长率22.86%;比10年前的1006人更是翻了几番,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经费已达7.76亿元。

“近年来,舆论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要坚持教师来源由师范培养,另一种说法是教师来源要多样化。”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华说,但我国乡村教师来源多样化不理想,根本原因是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太差,“在历史条件下,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是补充乡村教师的最好办法,因此,这么多年来,湖南一直坚持这种培养模式,目前已成为补充乡村教师队伍的主渠道。”

公费定向的精准培养

怀化市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山高路远,教学点众多。目前,全市还有1092所村小和教学点。以往,这些偏远处都是由转正后的民办教师挑大梁,眼看着“民师”们要退休了,谁到教学点接班?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