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 - 16小题,每小题1分,共 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站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沿,他们的一生都在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奋斗,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正义者同盟
C、工人国际
D、共产国际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橘逾淮为枳,说明了()
A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C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间的一个网结
D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3、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这里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从从根本上说是( )
A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
C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
4、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能否为存在所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能否得到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 )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人民安全
D军事文化社会安全
7、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挫折中奋起, 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
A全面加强党的执政本领,
B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C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D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8、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
A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B必须建立新型土地承包关系
C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D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9、由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在微信派的推动和策划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是因为变法的政令()。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B必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
C触及了封建制度的根本
D带有彻底性和不妥协
10、中共第一次独立领导,并且取得完全胜利的斗争是()
A、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香港海员罢工
C、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D、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1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确定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
A不赞成张学良、杨虎城的主张
B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斗争
D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12、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发表了《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评。其中写道:“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结束国共内战
B 商讨联合抗日
C 寻求外国援助地
D 争取和平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