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陈骏: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培养“六有学生”

2019-01-04 03:29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有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南京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对南京大学原校长陈骏进行了专访。

陈骏: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培养“六有学生”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左一)与南京大学原校长陈骏(右一)合影。  

高等教育三大“关键词”:恢复高考、大学扩招、本科质量

  陈志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06年到2018年,您曾担任南京大学校长12年。您怎样评价这40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哪些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您影响较大?如果梳理几个关键词,都有哪些?

  陈 骏: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奋发有为的40年,是中国腾飞跃进的40年。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腾飞,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从量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阶段迈入了大众化阶段,很快就会进入普及化阶段。从质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走入了质量优先发展的阶段,追求高品质的高等教育。实现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正在凝聚为中国高教界的共识。

  40年来,中国高教界有如下几件大事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恢复高考。从破除“两个凡是”开始,中国迎来了思想解放。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引领下,恢复高考可谓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和历史变革。40年的成功实践证明,通过高考,中国的大学选拔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成为了中国社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的时代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二是大学扩招。从1999年开始,大学开始扩招。扩招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扩大高校录取人数,更是为了应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对高层次劳动者的极大需求推动的结果。时至今日,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接近普及化程度,大学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了血液,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拓进提供了最大的智力支撑和精神源泉。

  三是本科质量。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紧密关注内涵的提升。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重视下,教育部连续出台了多个文件要求关注和提升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本科教育的质量是举国上下极为重视的重大事件。我认为,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基,且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大局。本科教育质量的高低,将决定未来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和技术竞争的位次和水平,决定中国创新战略能否成功实施。包括南大在内的一批一流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努力通过思想的凝聚、政策的推进、方法的创新不断改革、持续优化,努力办出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办出让人民和国家满意的大学教育。

  守望大学的精神传统 坚守大学的理性本质

  陈志文:

  今年是南京大学建校116周年,历史跨越了一个多世纪,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从最早的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到现在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都体现出了南大独特的精神气质。您如何评价南大?历史和文化赋予一所大学的是什么?

  陈 骏:

  南大的百年发展历程是艰辛的,但又是不断奋发和进取的。历史和文化塑造了南京大学之魂,塑造了南京大学的独特精神气质。从最早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到现在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其实都是南大精神的深刻凝结和体现。南大的精神就是南大的“味道”,一种精神的味道、价值的味道。从抗战时期坚守民族气节的南大名儒王伯沆,到拉开思想解放大幕的南大哲学系教授胡福明,再到潜心科研终获重大科研突破的南大物理系教授闵乃本……

  无数的南大人都在南京大学的精神光照下,孜孜以求、不断奋进。一个大学就是一个独特的精神宇宙。今天的南京大学,仍然在延续着百年来的悠长文脉,并以时代的使命激流丰富着南大的价值坚守。所有的南大人,在守望着南大的精神传统,更在守望着南大和中国的梦想和未来!

  陈志文: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