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初,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涌现出了一批考研宿舍,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4人及以上考取研究生的宿舍就有18个,人数多达86人,占到全院考取研究生总人数的近20%。这些优秀宿舍的背后,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点:均为四星及以上的星级宿舍,而这一现象,也成为学院多年来专注做好的品牌活动——星级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缩影。
领导高度重视 突出育人功能
大学宿舍,作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其文化氛围的好坏、建设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乃至未来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建院十余年来,学院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星级宿舍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牢牢把握宿舍这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组组长张俊平认为,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善于将观念与思想转换为接地气的具体活动与行为,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和感悟,并通过情感的深化和行为的强化,进而将观念与思想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而大学宿舍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传播信息、探讨问题、交流思想的重要地方,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课堂。通过这一重要“课堂”,可以有效加强基础文明教育、促进行为习惯养成、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学院矢志要将大学宿舍这一重要阵地打造成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掘宿舍应有的文化功能。所谓宿舍文化,一般是指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宿舍生活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是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因此,宿舍文化的教育教化及约束功能对大学生个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院把抓好宿舍文化建设作为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小气候”来影响“大气候”,全面推进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
细化星级标准 做好制度保障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作为学院星级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工作的具体负责部门,院学生工作部在依据学院《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及违规处理办法》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院办学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出台了《关于星级宿舍文化建设实施办法》,细化了宿舍星级评定标准,为星级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持续有效推进夯实了基础。
从“实施办法”不难看出,学院星级宿舍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简明准确,层次分明,在对宿舍外在的卫生环境、宿舍作息规范提出明确要求的同时,还涵盖了宿舍内部潜在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纪律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在评比过程中,又有着一套完整而严格的评比程序:各宿舍根据“星级宿舍”评定标准进行创建,星级定为一至五星,每学期只可申报一次;各系成立以系学工组长为负责人的星级宿舍认定小组,根据评定标准检查宿舍并对申请宿舍进行认定;学院依据各系上报的《系宿舍星级认定表》,以随机的方式对申报宿舍进行检查,经多次检查结束后,在全院范围内公示星级评定结果。
突出文化功能 强化育人氛围
为了充分彰显青年大学生的独特个性,活动中特别设立了“文化型”“学习型”“艺术型”“创新型”等宿舍类别,通过所谓宿舍“标签”的活动形式,极大丰富了宿舍自有的文化内涵。一间间整洁、和谐并富有个性的星级文化宿舍,无不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与活跃灵动的创新思维。
今年刚评为四星级“艺术型”宿舍的3号楼317宿舍,在准备评星的前一个月,学生们就在积极完善与专业相关的宿舍文化。据该宿舍舍长、传媒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谢雨岑介绍说,为了成功评星,舍友们都“各显其能”,一方面自己设计舍名、舍标、舍歌,另一方面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文体竞赛活动,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宿舍评比,既有效地展示了自我,凸显了个性,同时也在无形中将大家凝结一起,让每一个人都逐渐成为这个小集体不可缺少的“元素”。据悉,该宿舍全体成员本学年的综合测评均在班级前十。
此外,互相学习交流、彼此鼓励促进、共同成长进步的“学习型宿舍”,在学院各公寓楼也随处可见。6号楼328宿舍作为学院2016年“宿舍考研集体”中的“一员”,6名舍友无一例外地全部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在谈及宿舍六姐妹共同成功的“秘诀”时,考取到陕西师范大学的宿舍长、生物科学专业的张雪静笑着说:“我们宿舍6人的感情一直很好,总是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相约未来。”话音未落,考上西北大学的李奇奇接着说:“学院期末考时,我们会互划重点、相互提问;考研备考时,我们会互相督促早起晨读、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学习难题;晚上休息前还会时不时开个宿舍卧谈会,阔谈人生、畅聊理想,相互间加油鼓劲儿。”宿舍姐妹们一致认为,之所以她们能够走到今天,主要还是得益于宿舍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这一良好氛围的形成正离不开学院一贯坚持推行的星级宿舍文化建设活动。
挂钩切身利益 激发共创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