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接近尾声,回首这一年,“双一流”、“校企合作”、“师范生公费教育”、“校外培训”、“加强本科教育”...等教育圈热词一度冲上热榜。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国家政策频出,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2018年,教育最热20件大事有哪些?小编带你一起看看↓↓↓
2018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召开的第一次教育大会,谋划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教育工作,5月2日考察北京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抓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件基础性工作,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先后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1502班团员青年、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致信祝贺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就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门就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为教育优先发展破解难题、谋篇布局。
教育部也会同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批新政,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工作取得新突破。以下是我们梳理的20项重点政策。
1.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
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全世界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潮流相一致,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教育部将推动《国标》的应用,让标准发挥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的作用。
2.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
《意见》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
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用3年时间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战。
《方案》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三区三州”为重点,以补齐教育短板为突破口,以解决瓶颈制约为方向,推动教育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向“三区三州”倾斜。力争到2020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4.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水平的战略性举措,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大决策部署的关键一招。
《计划》针对当前教师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师德教育、培养规格层次、教师资源供给、教师教育模式、师范院校作用五个维度,提出五项重点任务,将主要措施明确为十大行动,力求振兴教师教育,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