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在韩国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中,以提供均等化教育为目标的公立教育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这为私立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土壤。加之,韩国社会存在的高学历人力过剩的问题也助长了私人教育机构的膨胀。
在韩国每一届的总统选举中,“教育政策”都是有重要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韩国的教育部长通常由副国级领导担任。据媒体报道,在过去的24年中,韩国仅对高考政策就进行了多达16次的改革。由此可见,教育对该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教育在韩国的社会生活中也成了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这种竞争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外教育过热”现象随之产生,造成的一系列社会连锁反应,值得我们深思。
韩国成为私人教育的天堂
东亚社会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韩国也不例外。诸如“即使把耕牛卖掉,也要让孩子读书”等古训至今仍在韩国民间广为流传。历史上,韩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并于公元958年高丽光宗时期引入了科举考试制度。此后科举考试就成了该国读书人迈入仕途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朝鲜王朝时期,文官、文人享有很高的社会待遇,社会中尊重文人墨客的气氛也很浓厚。
近代以来,韩国的传统社会秩序彻底被瓦解,需要重建新的社会阶层秩序。在战后现代化的发展主义语境下,教育几乎成了决定阶层地位的关键因素,这一下子激发了该国人民心中蕴藏已久的巨大教育热情。每个家庭不管其生活条件如何,都抱有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这样的势头伴随着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
现如今,在韩国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中,以提供均等化教育为目标的公立教育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这为私立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土壤。加之,韩国社会存在的高学历人力过剩的问题也助长了私人教育机构的膨胀。2015年9月,韩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在该国国内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数,比1990年增长了5倍以上。因此,高学历人群如何就业就成了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正式工作岗位数量毕竟有限,因此部分高学历人员就涌向了私人教育机构,这加快了韩国私立教育发展前进的步伐。
除此之外,韩国家庭内部存在的性别分工,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韩国,很多女性婚后成了全职家庭主妇,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在家庭里就把教育好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目标。主妇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孩子的教育上,成了孩子们课外学习的“专业经纪人”。给孩子制定课后学习计划,帮他们报名各种学习班,替他们组建学习群,并带着孩子在不同学习班之间穿梭不停,主妇们乐此不疲。
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韩国成了私人教育的天堂。
课外教育带来的家庭重压
韩国现存在两套基础教育体系,一是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公立教育体系,二是私人教育机构提供的课外教育体系。韩国的中小学生白天在公立学校上学,放学后到各类私人教育机构学习。夜已深,而灯火通明的补习班门口前,一大堆家长还在等着孩子放学,韩国人对此司空见惯。
私人教育在韩国已经成了体量巨大的产业。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的研究报告显示,以2015年为例,韩国的私人教育市场规模达到约33万亿韩元,这一数字相当于韩国当年国家总预算的8.8%,比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OECD)平均水平高出3倍。
韩国教育开发院的《教育统计年报》显示,2014年韩国私人教育机构数达到了近7万家,授课学生人数超过了700万人,讲师人数达到了近28万人,这些数据达到了此前的历史最高水平,而且私人教育机构还在持续膨胀之中。
据韩国教育部和统计厅2016年2月发布的《2015年中小学生课外补习费调查报告》,韩国全国青少年每月平均课外教育花费为24.4万韩元(约1500元人民币);其中按实际参加课外补习班的学生花费计算,每月平均为35.3万韩元,高中生则达到了月均46.5万韩元。
据该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2016年7月发布的《2015年度不同行业职工年薪分析报告》,2015年韩国职工的年均收入为3281万韩元。由此可以推算,若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上补习班,其费用约占年薪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若有两个高中生则高达三分之一以上。考虑到年薪中还包括税款,再加上不少家庭养育两个子女,可想而知课外教育对家庭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