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我国大学文化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2018-12-27 23:13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1]大学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大学的基本职责,一所追求卓越的大学,如果缺乏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卓越的大学。现代大学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基本职能,决定了“大学应具有创新性、民族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文化特征。”[2]在经历了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特殊发展阶段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内涵发展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大学的核心任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 

  大学文化发展历史 

  大学文化的发展与大学功能的不断扩展密切关联。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创立,开启了近现代大学的发展历史。此后,伴随着世界高等教育中心按照中世纪大学、法国大学、英国大学、德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的顺序依次转移,大学的功能得以不断扩展,大学文化体系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 

  现代大学发端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如教学组织、学习课程、考试、学位等都是直接从中世纪大学继承而来的。欧洲中世纪大学以教学为中心,初步形成了教学自由的大学教学文化,大学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则涵盖于其中。 

  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出现,形成了大学的学术文化,主要表现为主张学术自由,对学术问题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去研究,同时强调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主张大学的主要任务是追求真理,重视大学教学的科学性。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教学自由”以及“教学与科学相结合”是德国大学思想的核心。柏林大学注重高深的科学研究,既给教师提供充分的教学科研自由,也允许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包括选科、选择教师和转学的自由。由此形成了德国大学的办学特色,即大学由政府举办,但大学本身却是高度自治的,学术自由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在德国大学蔚然成风。此后,德国大学的思想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中,学习德国经验最好的国家当属美国。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留学于德国莱比锡大学的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就是按照德国的榜样,将北京大学改造成为我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3]  

  当时间进入到19世纪后半期乃至20世纪初,美国研究型大学和“赠地学院”的出现,又赋予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大学服务社会的文化成为大学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深受德国大学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影响的美国教育家按照德国模式改革了美国原有的高等教育模式,即在大学设立研究生院,这是美国在学习德国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重大创新。它比德国大学更好地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它使研究生教育摆脱了德国教授狭小的实验室和个人研究的局限,消除了学徒制的残余和纯理论研究的偏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教育家的办学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注重高深的学术研究,一方面也不忽略大学的社会职能,使大学成为服务于美国社会基本需要的新型大学,并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4] 

  二战以后,随着各国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的管理也日趋复杂,大学行政管理人员成为大学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大学的管理文化,为师生发展提供服务和条件支持,成为大学管理文化的主要特征。 

  可以说,伴随着美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由教学文化、学术文化、服务社会文化和管理文化等为主体的不同类型文化共同构成了综合性的现代大学文化体系。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大学文化具有了创新性、民族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文化特征,并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不断发展提高,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我国大学文化存在的不足 

  大学文化影响着大学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和教育实践的创新。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工作一直为社会各界和大学自身所重视,并已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成绩。但勿庸讳言,我国大学文化中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提高办学质量的问题,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科学研究创新提出的新要求,距离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所需要的理想大学文化氛围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其中,大学文化中的功利化观念是其集中表现,并直接影响了我国大学的教育实践。 

  1.教学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