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历时四天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
本届教博会共展出教育创新成果1401项;举办特别活动12场,主题论坛41场,沙龙125场,工作坊400场。来自27个国家的97位国际嘉宾和300余位国内专家受邀出席,近2万人注册参会。截至发稿前,近90万观众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观摩。
丰富多元的教育创新成果展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展馆内人流如织。展馆中,简约大气的展区装饰,色彩斑斓的展板设计,加之项目研发代表的积极热情,参展观众的好奇与惊喜,构筑成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第四届教博会由教育部、广东省政府、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协共同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
教博会以“共建共享教育创新成果,汇聚中国教育创新智慧,服务中国教育创新实践,发出中国教育创新声音,提供中国教育创新方案,影响世界教育创新趋势”为宗旨,力求指向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政策、思想、理论、制度、实践的创造性融合与共建共享。本届教博会以“落实立德树人,指向核心素养,强化互联网+,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六个“首次”,树立教育类博览会标杆
第四届教博会从北京移师广东珠海,与前三届相比,除了规模、范围的扩大,还实现了六项“首次”,为国内教育类博览会树立了“标杆”。
第一,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首次大规模推荐最近五年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参会。22个省市自治区有组织地推荐创新成果500余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就。
第二,高等院校首次大规模参加教博会。全国共有64所高等院校近400项成果参展;这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成果,对广大参会者有着极大的启发与引导作用。
第三,首次运用任务驱动学习的现代理念,设计了“面向未来的丝绸之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教育”“大学生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专题,组织了几百位大中小学生参加教博会,展示他们的学习与研究成果;本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运用学习进步模型考察每个团队在相似的复杂、丰富环境中,如何获取信息、调整策略、改进研究,同时考察团队的沟通合作与协同攻关能力。
第四,首次设立“首届全国优秀教师校长教研员讲坛”“全国教师教育高端论坛”,一大批全国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博会上向同行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智慧和优异成绩。
第五,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展区,来自亚洲和非洲20个国家的教育行政官员和协会主要负责人携成果参会。
第六,首次设立湾区教育论坛,助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本次教博会有针对性地邀请了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布里斯班湾区等国际著名湾区的教育官员、学者、教育机构和学校负责人组团参加教博会,期间分别开展了多个湾区论坛,并成功举办大会特别活动“从东亚教育到粤港澳湾区教育”。
会议活动集锦
主题活动聚焦热点,引领中国教育创新
在四天时间里,教博会共举办包含开、闭幕式在内的12场特别活动、41场主题论坛、125场沙龙、400场工作坊。这些活动聚焦热点、参与性强、互动性高,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了国内外教育界在改革与创新道路上的思考与探索。
面向未来的教育该如何定义学校,“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优秀传统文化该以何种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得以传承,乡村教育如何能留住乡根,核心素养评价要通过什么方式得以落地,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新世纪的教师、校长与教研员又该如何获得专业成长,如何培育青少年的财经素养,科技与教育能否比翼齐飞,湾区教育如何实现协同发展,这一系列议题均在回应时代热点,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些议题,发表见解,交流意见。很多观点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也将会对中国的教育创新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
湖北宜都高坝洲镇中心小学刘武老师从“智造技术与教育创新”论坛中走出后对记者说,新的科技时代正催生着教育新的变革,教博会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立体式地向我们呈现出了这种变革的趋势,让我们如此真切地触摸到了这种变革的脉搏,如食甘饴,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