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公天津三支一扶考试网助力各位考生顺利通过天津三支一扶考试!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2019天津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刚;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校长、副教授 陈步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是对教育事业规律性的深化认识,更是引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南针”“定盘星”。
为什么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一个事物的发展必须有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和土壤。教育也是一样。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都是建立在其自身历史土壤之上的,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不同,各国教育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在逻辑和生成规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牢牢扎根于中国大地,要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和中国国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追赶而不追随。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由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看,教育发展规律是普遍性(共性),需要各国政府和教育管理者给予基本遵循;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又要根据各国的国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办学之路,这是由教育事业发展的特殊性(个性)决定的。因此,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遵循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要牢牢扎根在中国大地上,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比如,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我们先后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和苏联的办学模式,有的地方和高校甚至照抄照搬西方的办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没有真正扎根中国大地、立足自身国情办大学。与之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不同、发展的制度和路径不同,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也完全不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独特性要求,需要我们扎根于中国大地。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同样,都需要根据新的时代特征与环境,牢牢扎根中国土壤,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小学教育与职业教育。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中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的时代特征和环境背景,也是中国教育发展所应该立足的独特历史、独特文化和独特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