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期中国外语教育应该如何发展

2018-12-27 11:35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全面深入、迈向新阶段的重大历史关口,众多学者专家一起回顾40年的外语教育发展历程。12月22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隆重举行,外语教育界专家、学者出席盛会。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论坛高端隆重举行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论坛高端隆重举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指出,改革开放推动外语教育,外语教育助力改革开放,没有外语教育发展架起沟通桥梁,就没有改革开放今天的丰硕成果。立足当下,我们应认识到,成熟的外语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我国与他国交流理解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外语教育的实质内容和承载主体,外语教育改革和外语院校的建设在40年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教授领导北外将外语教育改革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思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中国外语教育跨越式发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教授强调,外语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地改革,方能担负时代之责,发出时代之声。

  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民外语水平不断提高的40周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特别指出,中国外语教育在改革开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伟大目标的实现中,承担着非常重大的责任,需要提高全民族的外语水平,同时培养大量合格的外语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结合外语类专业的特殊性,认为外语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备优势,语言技能及中外文学、历史、文化知识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跨学科知识储备和跨文化沟通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根基。

  外语教育的成就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发展中的问题,如何进行理论、教学方式、教材体系革新,如何应对“双一流”高校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人工智能挑战等方面都应该做全面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教授探讨了高等教育改革中,英语类专业所面临的困境及出路。他认为,在中国高校开始进入大类招生的时代,英语类专业如何展现专业特色,推出什么样的课程,是其真正面临的重大问题。郭教授鼓励各高校外国语学院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寻求出路,把握“双一流”建设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将中国外语学科打造成有中国学者独特贡献,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的外语学科。

  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指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外语教育要勇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做到:一、加强文化自信;二、强调文化多样性,以使外语教学应对多媒体与人工智能的介入所带来的挑战;三、正视外语教育同一化及同质化的问题。蒋教授同时谈及对新时代外语教育的愿景:一要组织专家团队深度调研外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二要不断深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三要大力推进外语专业内涵式建设,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推进课程改革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接轨。

  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张文霞教授强调,针对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的目标是聚焦“四个一流”,即建设“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标准、一流人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标准建设及人才培养与理论创新。

  会上,还有数位来自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上海外国语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专家学者,探讨西班牙、日语、德语、法语小语种教育的师资建设、学术期刊及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论等。

与会专家合影

与会专家合影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研社承办,正如外研社徐建中总编辑闭幕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明年是外研社建社40周年,外研社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在过去的39年中,外研社始终坚守“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的使命,在未来发展中,外研社将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乘着改革开放的进步与发展之风,与外语界专家学者共济外语教育沧海。(张粉霞)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