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实录十:辛意云谈《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

2018-12-26 14:10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实录十:辛意云谈《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

辛意云

  徐冬梅: 下面让我们有请台湾国学名家,台北艺大教授辛意云老师给我们做《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讲座。

  台湾国学名家 辛意云: 很意外今天能够来到这里与老师们见面,但是今天能不能提出一个合适的观点给各位老师,我到现在没有把握。我只适合在学校课堂里上课,特别是教了40多年书之后,似乎面对这种大场面总有点心慌,从昨天晚上一直失眠到现在。

  辛意云: 我听说这个论坛是以小学老师为主,我想想我跟小学老师讲话的机会不多,不知道老师们说什么。昨天有一位老师来到我的房间问我:老师你明天为我们讲什么?我就告诉他,他说“老师你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我们,我们很年轻,我们面对这样的文字觉得有些沉重”。这一下又让我紧张起来了。下面,我有几个前提想要跟各位老师报告。

  辛意云: 第一个前提是我为什么答应来做这样一个报告。我们正处于一个开放的大时代,它比任何时代更迫切的要求我们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的过程以及所创造的文化,为新的未来做一个问题。我们想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我们人的大脑,因为我们感受到人的创造是有如此巨大的可能,而人的核心就在于人的智慧、人的知识以及人的创造。

  辛意云: 自古以来,看“人”,然后把“人”当做是整个宇宙的主体,我想只有中国人了。在古希腊时代,整个古希腊所追求的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他们希望弄清楚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的根本材质以及所完成的那样一个结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至于人所面对的,觉得有太多的冲动、太多的愿望、太多的期待、太多的欲望,很难控制,于是建构一个宇宙的秩序,从中发现这个不可更动的部分,希望人也合乎这个秩序。至于人的价值,是必须依附在这个价值之中的。在世界上另外还有一个民主,它作为世界另一个文化的代表,也就是说这个宇宙何以创造出来,它创造的目的是什么,它偏重在一个宗教性的探索上。此外,就是我们对人的探索。

  辛意云: 我之所以讲这三个是希望老师们了解到,在今天全世界认为人类哲学,具有创造哲学能力的民族到目前只有三个,一个是我们刚才说的古希腊,它探索了一个客观世界,以至于影响到今天。第二个是印度所做的一个代表,它不断地问何以会有这个世界?而也同样影响到现在。到了第三个,也就是我们,同样是具有一个创造性能力的民族,创造了哲学。

  辛意云: 今天的这个活动,老师们都在谈哲学,希望将哲学纳进小学教育,而的确在整个人类到现在,哲学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一门学科,而全世界在哲学界和学术界公认具有创造性的民族只有三个,古希腊、印度和我们,我把我们放到第三,但不代表我们在这三个民族中最差,而且是依序说来提供给大家做一个了解跟参考。

  辛意云: 第二个要提供给老师们的,也就是我们今天重要的前提,也就是“什么是人”这个前提。我还是从西方哲学观来说。人是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有强烈的内在自我建设的倾向,他能够从一个最基本的发展中开展出自身的潜能,而人的这个肌体潜能如同生物潜能一样,在生命中为自己寻求出路,只是人的这个肌体潜能发展中还包含了心理潜能,人的心理潜能的一个趋向,总是希望从低处走向高处,然后以达成自我实现的可能。

  辛意云: 每位老师所做的工作是不是基本上就是为孩子们奠定这样一个自我实现的基础?所以在这样的情形当中,我从这个前提里想跟老师们说一点我自己的想法,当然还有第三个前提。我们今天大部分都是以西方的古希腊哲学方法论来看一切事情。目前老师们似乎看到了在教学中不是完整的,有吟诵的老师,突然在吟诵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的开展,甚至于从某些自闭性的孩子们中也看到他在吟诵、在开心的时候自我强烈地展现出来。也因此而了解到,原来孩子的教育中某一种制式的方式并不是完全适合于我们从事教育。其实我们从小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认为整个中国在各方面似乎都跟不上这个时代,特别是在传统的中国上应该放弃它,特别是“孝道”,这似乎是捆绑了我们数千年来的一个观念。因为曾老师告诉我说谈一谈儿童哲学,其实我对这个题目是陌生的。我就想儿童哲学如果站在中国传统观念来讲,莫过于“孝道”。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