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教育理论的发展变化轨迹和路径——阅读《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浅显收获

2018-12-26 11:07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桃李书香之“我的阅读生活”有奖征文来稿刊载】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语文网络情境教育教学》研究智库刘玉青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晓瑞、郝文武两位教授主编的《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一书,系统梳理了西方13个教育哲学流派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主要思想。书中从各教育哲学流派的思想脉络讲起,从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与教学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和地位、课程与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该流派的课程与教学思想,然后进行了精彩的评论。西方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在对哲学与教育哲学的研究中,基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逻辑学这四个基本的哲学分支,不仅发展了五个基本的哲学流派——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人文主义、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而且还衍生出了在这些流派基础之上关注教育问题的一系列教育哲学流派.比如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以及社会重建主义教育等。包含了古代西方、近代西方、现代西方和当代西方的主要教育哲学思想。对这些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的考察与评析.不仅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教育理论的发展变化轨迹和路径.而且有利于从现实出发反思当下的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这本著作为我提供一个有效的知识平台,让我比较系统地了解了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内涵:      

  一、理想主义教育:强调从道德和精神上来解释世界,认为人的认识只有凭借理性才能获得永恒的真理。理想主义的课程是建立在传统学科基础上的注重逻辑的学科课程;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是把潜在的知识转变为有意识的知识;课程与教学实施上重视运用科学的逻辑方法。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则相对处于边缘地位。

  二、现实主义教育:现实、知识和价值是独立于人的头脑而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组织好的知识,发展人类的理性,鼓励人类通过理性的选择来给自己定位,从而不断反省自身。现实主义教育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基础知识、基本价值的学习;课程和教学内容是有用的、实践性的,对于促进人的发展应该具有实在价值;课程与教学实施强调练习、实践和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有价值的发展是自我发展,最好的训练是自我训练,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时感到愉快。

  三、自然主义教育:自然是知识的源泉,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强调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课程与教学内容上,强调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认识资料,反对空洞的书本知识;在课程与教学实施上,倡导发现法、启示法、反对空洞的文字说教,提出了遵循自然、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直观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自然主义教育第一次讲儿童提到了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则是自然教师,是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自然持续秩序中培养儿童的自然天赋的导师。

  四、自由主义教育:以“儿童自由”为基础,强调儿童自由自主的发展以及个人选择的权力。本章在阐述自由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由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内容、实施及师生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地位,最后对自由主义教育做出的一定的评价。

  五、实用主义教育:杜威在其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博大精深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体系。他提出了儿童、知识和社会相统一的、旨在引导儿童现实成长的生成性目标;倡导以儿童当前经验为基础的主动作业,并提出了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的心理化;在“从做中学”基本原则基础上,阐明了着眼于问题解决的课程与教学方法、思维训练策略、获得课程与教学组织形式;创立了以内在价值为基础、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相统一的课程教学评价原则;明确了课程与教学实施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并提倡师生共同参与和真正合作。

  六、存在主义教育:作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并从6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课堂与教学内容强调学生个体的需要、兴趣和经验,发对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与教学实施主要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创造性活动和非连续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反对教师的专制和控制,提倡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自由地做出适合于他们自己的选择。

  七、要素主义教育:倡导社会效益重于个人利益的课程与教学目的观;智慧训练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开发;按知识的逻辑组织顺序和按学科内在系统性课程与教学内容;学科知识本位的课程与教学组织结构;严格训练的教学过程和教师权威、学生服从的师生关系;高标准、严要求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制度。

  八、永恒主义教育:人类世界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和理解的理智世界。知识就存在于这永恒不变的理智世界中。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智能力,去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从而为生活做准备。永恒主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强调读、写、算等永恒学科;课程与教学实施以“理智训练”为目标,主张在不同阶段学习不同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权威和对学生的严加管教及责罚,强调教师的课堂讲授和指导作用。

  九、社会重建主义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教育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学校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场所,课程与教学是实现社会变化的运载工具,其内容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教师则要在改造社会方面起模范作用,并教育说服学生投身于社会改造之中。与进步主义教育关注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同,社会重建主义教育则表现出强调社会中心,关心社会变革的教育价值取向。

  十、结构主义教育:注重发展儿童的智力;强调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并对课程进行螺旋式组织;倡导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教学原则上强调动机、结构、程序和反馈;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认为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同时也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结构主义课程与教学思想具有它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其很多教学思想和简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科学价值,同时也应看到它的不足之处。

  十一、分析哲学教育:通过对教与学的相关命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课程领域中的重要概念、课程思维和课程计划的元分析,直接推动着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同时,分析哲学还对课程实践与教学活动提出一系列的见解、建议,如揭示了教学活动的三条判断标准: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教学活动所使用的日常概念予以“澄清”和反思,发展了概念分析这一新的教学研究工具,要求教师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等。

  十二、批判理论教育:批判理论强调人的主动性以及个性的解放;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中,批判理论主要围绕知识、理解与对话、意识形态、个体差异、潜在课程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十三、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反对二元论,强调多元、异质共存;反对基础主义,倡导不确定性;反对元叙事霸权,倡导民主对话;否认结构存在,倡导边缘和平——进而体现了现代哲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既有助于我们从历史的视角去认识教育理论的嬗变过程,也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下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通过阅读学习,收获浅显。我明白了我们必须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教育理论的发展变化轨迹和路径,在现实教学实践中,以科学理论为根据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实际情况,扬弃传统经典与时代音符和谐共鸣!用古今中外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激情、创新的科学态度为教育教学开创新路!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教育理论的发展变化轨迹和路径——阅读《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浅显收获

  以上所刊载内容为中国教育新闻网桃李书香活动征文来稿,版权为中国教育新闻网桃李网和原作者共同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所有参加征文活动作者默认授权参赛作品可被中国教育新闻网,桃李网,中国教育报及本活动所授权合作单位转载。如有疑问请在本文刊载出48小时内联络我们邮箱:taoli@jyb.cn 座机:010-82296553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