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浙江省印发《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2018-12-25 20:46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为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浙江省教育厅于近日印发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行动计划》明确,浙江全面推进数字教育,到2020年,力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符合“数字浙江”发展需要的教育新生态。

  根据《行动计划》,浙江将实施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基础教育精准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提升”、“数字高校”建设、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教育大资源共享6大行动。具体内容,快随小布来看——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行动

  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推进教师评职评优、学生学籍、综合素质评价、校园安全、教育资助、考试报名、毕业就业、科研培训、督导评估、事业统计等业务流程优化再造。

  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试题库建设,开展英语听说智能考试应用研究,推动智能阅卷技术在大规模考试中的深度应用;建立师生身份认证中心。

  教育系统政务服务事项

  全面实现“掌上办理”

  推进教育政务数据省级集中,建成全省统一的“网上”和“掌上”办事大厅,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申请、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程监督,到2020年底全省教育系统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掌上办理”。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等政务(校务)服务入口,聚焦新生入学、就业服务、教育缴费等民生热点,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

  基础教育精准教学行动

  建设多样化课程资源

  各地各校结合本地本校特色,大力开发和共享数字化校本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资源,支持学生灵活选择和组合应用,支持教师实现基于学情精准诊断的个性化资源推送。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打破学科界限,开展综合课程、主题课程、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课程等跨学科、融合性课程。

  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主要教学场所

  全面普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人人拥有至少一种便捷可用的移动终端,校校建有录播教室。

  重构教学活动空间,大力推进学科专用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新型教室的建设和应用。积极创设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环境,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

  开展数据驱动的学业诊断和评价

  利用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等技术,伴随式收集和分析学习者日常学习行为和过程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对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支持学生自适应学习;实现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精准评测和反馈,为教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开展精准教学试点示范

  开展100个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300个基于技术的精准教学试点和1000个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试点,形成一批精准教学示范典型。

  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提升”行动

  到2020年

  数字校园建成率达100%

  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到2020年,数字校园建成率达100%,全省中职学校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实现“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

  在浙江省教育大数据仓中形成中职教育的数据汇集,实现学校全方位数据实时采集。完善中职学籍管理系统,强化学历认证和专业设置管理功能。

  大力推进在线教学

  大力推进在线教学,遴选名师开设优质课在线课堂,探索高校面向中职学校开设先修网络课程,逐步形成“区域共享课程+校本特色课程”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探索学生在线学习学分认证。

  开设大师微讲堂100讲,鼓励学校开展智慧实训室建设与应用,应用移动学习终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等教学实践。

  建成300个教师特色教学空间

  以省级中职名校为重点,创建50个名校网络空间,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发展。

  培育20个智慧教育案例典型,发布全省中职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创建100个省级名师(技能大师)网络工作室,建设和共享一批优质教育资源与研究成果。

  建成300个教师特色教学空间,发挥名师空间教学应用的引领示范作用。创建50个名专业网络空间,发挥专业辐射带动作用。

  “数字高校”建设行动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积极探索与推动基于移动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