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林维):中国教育部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基础教育有关热点难点工作进展情况。据悉,集监管、举报于一体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已上线,将陆续面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等信息。
    一年来,中国教育部采取多种措施,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据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在就近入学、阳光招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据调查统计,2018年全国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
    吕玉刚表示:“今年进一步稳妥推进所有地市、县(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高度重视保障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各类优抚对象入学。目前,随迁子女8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盲、聋、培智三类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0%。实行招生信息‘八公开’制度。”
    而在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方面,教育部则采取了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治理、清理规范竞赛活动、推动落实课后服务等多种方式。据悉,截至12月12日,全国共摸排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存在问题的机构27.3万所,现已整改24.8万所,整改完成率达到90%。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巡视员冯洪荣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形成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协同推进减负工作合力。
    冯洪荣说:“第一层面的问题就是培训机构本身,它应该去规范备案。第二个问题是要把培训认证、等级证书、培训成绩与初中、小学入学脱钩。最后,全社会包括家长要理性对待儿童的成长,理性对待孩子的一些需求。”教育部透露,目前已经上线一个集规范、监管、举报、服务于一体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未来将陆续面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