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陈志文 缺了规矩的中国教育

2018-12-24 04:54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原标题:陈志文 缺了规矩的中国教育)

0

陈志文:缺了规矩的中国教育

陈志文:缺了规矩的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在近几十年的改革中,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对学生过度强调尊重、自由,过度讲了天性、个性等,缺了基本规矩,多了娇纵,少了惩戒。

陈志文 缺了规矩的中国教育

▲2018年8月31日,河北邢台一所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身着汉服,参加开笔礼仪式。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重庆公交车因过站乘客殴打司机引发极端恶性事故,震惊全国,各地类似事件不断被曝。与此同时,广西几位不足14岁少年竟然殴打一位智障老人取乐,并录影放到网上炫耀。联想到近期不断发生的各种高铁霸座事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违规,甚至违法而不知耻的人?

虽然说这类人还是少数,但的确需要全社会深刻反省这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反省背后的社会原因。一个显性的原因当然是我们在社会治理上,过度讲和谐,缺少了惩戒,如果有严厉的惩罚,恐怕没有几个人敢这样干。但另外一面,我们可能需要多想一步:为什么这些人往往都气势汹汹,或者恬不知耻,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错的?

我更多想从教育角度做一点反思:这些人从小受的教育可能就是如此,缺少了大家的规矩,只有自己的利益,肆意妄为!

英国牛津大学学监日前发邮件提示学生注意毕业典礼中的规矩: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毕业季,多个毕业生因为着装不符合规定被推迟参加毕业典礼的时间。一位女生被告知不得参加毕业典礼,因为她着装“露肉”,在朋友临时给她穿上一双袜子后她才得以参加毕业典礼。在学监下发的这份提醒邮件中,列举了以下违规的例子:待毕业学生未穿长裤或黑色的袜子,未穿深色的鞋子,未穿黑白服装。

不知道我们中国的家长看到这些要求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因为一双袜子,因为穿着暴露而没有发毕业证,或者没有同意学生参加毕业典礼,估计家长与学生都会不依不饶,媒体舆论一定是口诛笔伐。

但并非只有牛津大学是这样。

日前一位剑桥毕业的同学给我看她的毕业典礼照:她正装跪在校长面前接受毕业证书。她说,此前,每一个人都实际演练过一次,但自己还是非常紧张。

陈志文 缺了规矩的中国教育

▲ 在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每位学生都会在各学院的导师带领下,走到副校长面前,双膝跪在垫子上,双手合十。

其实何止大学。伊顿公学作为英国最著名的中学,培养了19个英国首相,这所学校的规矩也是非常严苛的。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不同荣誉的学生需要穿不同的衣服,以示区别,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是在这所学校,体罚仍然是学校的惩戒手段之一。

2015年,BBC雇佣5名中国人,模拟中国学校拍了一场真人秀节,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批判中国教育的热潮。当时伊顿公学的前教务总监就在社交媒体上说,如果这几位老师来的是伊顿公学,就不会有这种冲突了。换句话说,伊顿公学要求很严格,甚至比中国的要求更严格,学生也很自律,学习很努力。

陈志文 缺了规矩的中国教育

“小霸王”李天一当年从美国一所中学退学回国不久就因为打人出事了,其中具体退学原因不得而知,但我几乎可以肯定是违反校纪的原因。这所位于明尼苏达、有100多年历史的学校,有着非常繁琐严苛的规矩。

在日常管理上,学校实行红白卡制度,3张白卡换一张红卡,三张红卡在身就是开除了,而其中一些给红卡的行为,在中国甚至还达不到请家长的级别。

2012年,我在旧金山转机买了一份时代周刊,无意间看到一篇讨论体罚的报道,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还有19个州在法律层面就是允许和支持体罚的。

那时我突然醒悟,自己也被“骗”了。中国教育在近几十年的前进与改革中,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对学生过度强调了所谓的尊重、自由,过度讲了天性、个性等,缺了基本规矩,多了娇纵。

在中国,体罚已经被我们描绘为最野蛮落后的教育方式被完全禁止,无论是什么学校,而其他惩戒手段,也基本被归于“变相体罚”,几乎禁绝了。于是中国的学校教育出现了荒唐的一幕幕,学生可以有各种违规行为,甚至辱骂殴打老师,但老师却不能也没有好的手段惩戒这类学生。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