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 政府有职责引导老百姓认识最好的教育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16日 09 版)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主体,对基础教育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整个教育的评价。所以,搞教育工作,基础教育要牢牢抓住。这是无法回避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日前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葛道凯自信对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唯独对基础教育缺乏全面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从其履历可以看出,葛道凯履职江苏省教育厅之前,曾在教育部高教司任职12年,任中央电大(现国家开放大学)校长4年,在教育部职成司7年。因此,到任江苏近1年半里,他走访调研了100多所各种类型的学校,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上花的时间更多。
2016年9月,葛道凯到任江苏,面对教育界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反复思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找不到本质,天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只是解决了问题的皮毛。”葛道凯说,这需要从调研中找到问题本质,同时也要经受锻炼。
“这与我之前在教育部任职时不一样,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只是一个领域。”葛道凯说,到了江苏以后,需要从整体上思考谋划江苏的教育事业。
教育还没有达到老百姓心目中的目标值
“去基层调研时,如果问校长有什么经验,他会与你说得滔滔不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葛道凯就反过来问:你有什么烦恼吗?校长回答说:“没有!挺好的!”“有什么困难吗?”“没有,挺好的!”“有什么期待吗?”“没有,我们把工作做好了就行啊!”
“当问一个校长,他回答说没有苦恼时,你会特别高兴。当问两个人,两人都回答说‘挺好啊!’我会很坦然。但如果问5个校长,大家都回答说‘挺好’,我会很紧张,甚至会觉得恐怖。”葛道凯说,这意味着学校和教育都没问题,那是谁的问题呢?
调研下来,葛道凯发现:教育战线自己觉得做得很好、很努力、很尽心,但是老百姓还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老百姓心目中的目标值”。
葛道凯说:“老百姓心中的目标就是想让孩子上好的学校。然而,他们对于什么是好的学校,各个阶段孩子的家长有不一样的说法。”
江苏的幼儿园和小学,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把孩子的快乐健康放在第一位。
到了中学,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是能把孩子送到北大清华南大东大等。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
葛道凯经常在单位吃早饭,与年轻同事聊天时问他们的孩子放学后上不上培训班?大多数回答都在上。原因是别人的孩子都在上,自己的孩子也得上。且一年要花去五六万元,这大体相当于双职工家庭一个人的全部年薪。
“其实,在家长心目中最好的教育已经有了,就是孩子将来要上北大清华。然而,北大清华在江苏能招多少人,都能上吗?”葛道凯问家长时,家长的回答是:我不管别人有没有可能,反正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可能。
“这促使我去思考和回答:什么才是真正最好的教育?”葛道凯说,政府应该把这个理念传递给老百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对每个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葛道凯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每一个孩子就是一粒种子,有些种子种下去很快就会开花,而且色彩斑斓,就像春天正在盛开的迎春花;有的要到夏天才开,有的要到秋天才开,有的则要到冬天才开;还有的永远不开花,因为它要长成参天大树。
“教育的任务难道是要种子都在统一的时间开花吗?都要长成参天大树吗?”葛道凯说,显然不是,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一粒种子健康成长,教育的任务不是让孩子整齐划一,而是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思想和素养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