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走向成熟的伟大时代;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伟大时代。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中国高等教育是不是强国,必须在国际视野下看我们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感召力、有没有塑造力,是不是开始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有没有中国声音、中国元素、中国方案。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定位和使命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七个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每一个战略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如果没有高等教育的人才、科技和服务的支撑,这些“强国”建设也都难以完成。一句话,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和目标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这些战略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而复兴需要教育作基础。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所谓基础工程,第一它是基础平台,第二它必须率先实现。由此可见,十九大报告把高等教育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承担着新使命:
第一,目标更高了。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教育,才能面向新时代、赢得新时代、领跑新时代。因此,高等教育强国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先行实现,高等教育不是适应新时代的问题,要赢得新时代,最重要的是要有领跑新时代的能力。
第二,任务更硬了。十九大报告讲教育的部分有327个字,内涵丰富,尤其是其中的动词的使用与以往不一样。比如,以前是“把立德树人当作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是“落实立德树人”,“当作”是号召,“落实”是目标。以前说“实施素质教育”,十九大报告是“发展素质教育”。明年我们要在福建举办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我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新突破。原先素质教育更多地体现在知识层面,如增加人文素养知识,现在我们要把知识、能力、素质糅合在一起。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团队精神,敢于冒险、不怕失败。所以,素质教育不是实施的问题,而是发展的问题。以前提“促进教育公平”,十九大报告提“推进教育公平”。以前提“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则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第三,需求更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意味着,高等教育今后的使命神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高等教育只有真的把一流本科教学这件事情落实了,真的做好了,才能让“更迫切、更强烈”的事情梦想成真,否则就是空想。
高等教育面临四大变化
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我们应该有如下基本判断: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整体上进入世界中上水平,开始进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第一方阵。
第二,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与国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的潮流包括发展理念、发展标准等同频共振。从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一直关注质量,我们关注点主要在发展规模,当时我们与发达国家不同步。现在全世界高等教育最核心的关键词是——质量。我们提出的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也是质量。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是“学生中心”,我们也提出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中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院校评估还是在专业认证中,“学生中心”的理念开始成为共识。在高等教育主流理念上,我们开始与国际同频共振在同一个频道上。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从整体上来说是追赶与超越、借鉴与自主、跟跑与领跑交织交融,有落后的,有跟跑的,个别还有领跑的。比如在创新创业教育,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始领跑。
第四,世界高等教育开始认真倾听中国声音、融入中国元素。我们已经开始走出国门,用中国标准评估、认证世界高水平大学。今年6月,我们到美国参加《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大会。高等教育“富人俱乐部”开始认真倾听中国的理念、中国的经验,认为中国的经验应当作为今后认证标准的重要内容。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以下四个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