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2019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改革开放40年,中国速度享誉世

2018-12-23 07:00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的开放程度日益深广,已成为全球多极化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科技领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领域之一,截至2017年6月,中国与约160个国家和地区有科技合作关系,已经签订超过110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向全球70多个驻外使领馆派驻了约150名科技外交官。改革开放40年的国际交流,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了高效渠道,是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借鉴。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积攒了资金和人才、开拓了市场和友谊,更重要的是破除了许多体制机制障碍,让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得到释放。40年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一直在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一直在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才这个根本要素持续发力;一直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以改革为科技创新打破束缚、扫清障碍;一直在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40年来,改革推动了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联动循环,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如何评价4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走过的历程?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有的人仅仅将中国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将40年的科技进步看成高歌猛进的一路凯旋;或者仅仅拿中国科技的发展亮点与别国的薄弱区间比,将局部的突破吹嘘成全域的领先。面对这种骄傲情绪,要看到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的关键问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称得上国际顶尖的人才和团队还很短缺……我国科技各领域的进步还不足以全面跨入全球第一梯队,还不能充当世界级的“领跑者”。

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有的人只把中国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把创新“卡脖子”面临的问题视为灭顶之灾,甚至全面否定中国科技界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认为中国的技术都是跟踪模仿而来,没有真正的世界级原始创新。面对这种不安情绪,要看到我国的科技进步是“干”出来的,不是“偷”出来的,在不少国际竞争激烈的科技领域,我们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我们薪火相传的自主创新精神、逐步健全的国家创新体系、全球最多的人才资源、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正在成为我们参与世界科技创新竞争的奋斗基石。

创新的阶梯上,从低到高共有四种创新——

通过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周密的管理体系、严谨的工艺路线和精准的资金投入,从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切入的,是效率式创新。中国的效率式创新已进入边际效益递减阶段。

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集成创新来实现整合型技术发展,是开发式创新。中国的开发式创新已接近尾声。

把现有的科学知识变成可实现的技术突破,是高新技术式创新。中国在热点领域的高新技术式创新风起云涌,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常常慢人一步。

在基础研究新成果与新技术结合的基础上推动产业新变革,从基础研究做起,实现全链条贯穿,是颠覆式技术创新,也是最高阶的创新。

前三个阶梯仍属于跟踪式创新范畴,只有到达颠覆式技术创新这个最高阶梯,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我们要建设世界级科技强国,就一定要以颠覆式技术创新为目标,进行全方位的突破。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当今世界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列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就会发现,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在这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决定性因素的新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

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当前,中国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想走好紧要处的关键步伐,并且行稳致远,就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依靠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依靠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

40年改革开放,让我们在科技创新征程上汇聚起磅礴力量,为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40年后再出发,我们还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改革开放,用创新第一动力引领中国全面发展,站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起点上,书写创新决胜未来的新辉煌。(钟经文)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