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让老师和学生都找到自己

2018-12-23 02:58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2017年03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往期回顾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让老师和学生都找到自己

  中青报系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让老师和学生都找到自己

 

《致教师》一书,不到一年销量就超过20万册——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让老师和学生都找到自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3月10日   08 版)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让老师和学生都找到自己

“新教育实验”发起者朱永新教授

他是民进中央副主席,也是全国政协常委,但见到他的人都愿意称他为“朱老师”。从2000年开始,朱永新发起了“新教育实验”,要让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他在2015年出版《致教师》一书,为教师解惑,不到一年销量就超过20万册。

朱永新很愿意和网友们交流,在新浪和腾讯微博上有近900万粉丝,每天早晨6点,第一条微博就发出了,即便是两会期间,他对教育的关注也从未间断。近日,朱永新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独家专访。

朱永新说,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学生。

    关于传统文化: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再度关注。2017年年初,由朱永新带领的新教育实验团队研发的《新教育晨诵(下册)》出版,包含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的晨诵内容,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以下简称“中青报”):“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创造,那新教育的“晨诵”和以往我们的“晨读”有什么区别?

朱永新:我们的晨诵和以前所有的都不一样。第一,过去的晨读内容主要限于中国传统经典,我们的晨诵内容非常丰富,从童谣、儿歌、唐诗、宋词,到西方著名诗歌,贯通中西;第二,过去强调的是读的内容,我们强调的是诵读内容与人生命的结合。

比如,我们会在孩子生日那天,为孩子专门选一首生日诗歌,甚至把孩子的名字嵌入一首诗中,作为生日礼物。再比如,在不同的季节,我们读不同的诗,春天桃花开了,就读桃花的诗,夏天荷花开了,就读荷花的诗。小学四年级时,我们会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歌贯穿一年,让孩子通过诗歌感受自然的变化,契合孩子当下的生活和生命。

中青报:在中小学阶段,其实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在语文课上教授的。你在《致教师》中提到“让语文回归生活”,那如何让传统文化也跟着语文回归生活?

朱永新:语文教育是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会用口语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现在的考试制度把语文应试化,变成了考试工具,方向就错了。所以,我们提出要重视语文的全功能。

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它在所有学科中。比如,甘肃有一名数学老师,用易经的阴阳思维来教数学,这不就是数学中的传统文化?

中青报:你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阅读,那除了阅读,新教育实验还有哪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创新?

朱永新:我们正准备成立“中国文化中心”,专门研发新教育的中国文化课程。以艺术教育为例,现在中小学中的艺术教育是作为“副课”出现的,而且往往只有音乐和美术两项,这远远不够。现在的美术课讲素描、讲西方美术,对中国书法的重视度也不够。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板块,包括绘画、剪纸、陶塑、戏剧,等等。相关课程正在研发中。

    关于教育创新:不追求分数,不惧怕考试

目前,全国已经至少有3000所学校和近300万学生参与了新教育实验,新教育试图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带动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中青报:新教育实验在教育方式上,除了“晨诵午读暮省”,还有哪些创新?

朱永新:我们在很多领域做了探索和尝试。新教育实验提出了新生命教育的体系,把人的生命分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维度。自然生命是指个体的物质存在,如身体、组织、器官等身心系统;社会生命是指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精神生命是指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人的三重生命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针对这个体系,我们设计了一整套课程和教材,包括生命课程、智识课程、公民课程、艺术课程、特色课程。从幼儿园到高中,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这是其他学校没有解决的。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