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图景
中国教育正迎来新时代。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首次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大会强调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由此来看,深耕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发展教育的内核。与此同时,教育事业还将迎来一系列重大利好,其中包含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最新的变化是,2018年8月10日,司法部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下称“《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这或将为民办教育企业在A股独立IPO清除障碍。目前,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赛道已经聚集诸多企业,教育企业的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以及盈利模式仍在摸索中前进并接受市场考验。
入学第一周,北京市民张丽(化名)的女儿刚刚成为一名小学生。“一天放学回来后,女儿和我说,课表里的道德与法治课不用上,因为是数学老师教这门课,所以今天的道德课就上了数学课。”张丽说。
在这个一年级小学生的课表里,语文、数学课远远超过了体育和艺术类课程。
全国教育大会9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习近平指出,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9月11日发表的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写到,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评价方面开展了多项改革,包括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多位受访教育专家指出,在高考指挥棒下,分数和升学率仍是考察学生、学校的最主要指标,在此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困难重重。
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
学区房热、学生课业负担重、教育不公平、大学名校生“高分低能”等教育现象屡屡成为社会热点。
“因为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所以各级学校都愿意招收考试成绩高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让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更均衡,同时多元化评价标准,让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吸引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为了破解“唯分数论”,2013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30个实验区开展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要求从“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五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某个实验区的一所初中名校,以往学业成绩监测评价一直优越,但发现其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公民素养、情绪行为调控等指标明显弱于同档次学校。
于是,学校确定了减负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校自由活动时间都要超过3小时,80%的学生作业时间严控在2小时以内,从而使70%的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保持9小时以上。此外,该校还增加了学生文体活动,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了学校质量评价政策。
2015年开始,教育部发文推进基础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以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学校办学、社会监督职能。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局长李光纯今年9月撰文介绍,在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访谈问卷后发现,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的第三方评价推行效果并不理想,仅占50%左右的受调查者表示“推行过”,还有近30%左右的受调查者表示“不知道”。
李光纯分析后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高、中考制度对第三方评价仍起着短板效应”。
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三方机构慕华成志CEO汪建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量公办学校校长希望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但与其合作的公办学校几乎不在高中阶段进行试验,“在高考面前很少有人敢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