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以文学作品讴歌生态文明

2018-12-19 19:01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丰饶的土壤,生态文学作家自觉地把环保意识纳入创作视野,生态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也愈加深化丰富,有关研究也在逐步推进。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夏光武告诉记者,在生态文学的视域下,仅仅讴歌自然是不够的,还要有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精神并倡导生态整体主义,要区分“可承受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倡导生态的发展观,寻求“敬畏自然”与征服自然的内在联系,同时倡导“生态友好”的思想。刘蓓认为,中国有很多宝贵的生态思想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学传统,如果能在提高自觉的生态文学意识、拓展题材视野、加强思想深度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生态文学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学;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明建设;王晓华;夏光武;张晓琴;伦理;批评;文学院

作者简介: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丰饶的土壤,生态文学作家自觉地把环保意识纳入创作视野,生态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也愈加深化丰富,有关研究也在逐步推进。

  书写文化与环境的互动

  有学者认为,生态文学的主要价值在于思考如何重建人与地球、与其他生命之间的伦理关系。生态文学开始了一个自觉表达生态意识、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新阶段。生态文学最大的特点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在此基础上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生态文学与其他文学形态最重要的区别。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晓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文学史上确实有一些明显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的作品。严格说来,这些作品只能看作具有生态思想的文学作品,不能算作生态文学作品之列。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夏光武告诉记者,在生态文学的视域下,仅仅讴歌自然是不够的,还要有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精神并倡导生态整体主义,要区分“可承受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倡导生态的发展观,寻求“敬畏自然”与征服自然的内在联系,同时倡导“生态友好”的思想。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蓓对此表示认同,她认为,与传统的自然文学相比,生态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注入了强烈的时代特征,它的首要宗旨不再是歌颂自然,而是对环境危机做出积极回应,以文学的方式反思、书写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互动。

  文学不是数据化展示

  近年来,生态文学创作领域不断扩大。学者认为,生态文学不能因为重视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评,便忽略了生态文学应有的文学魅力。

  在夏光武看来,偏重生态或是偏重文学都会成效不彰,甚或引起他人的不解。文学不是数据化的展示,在生态与文学之间做好拿捏取舍,让形形色色的读者接受并了解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这是生态作家应尽的职责。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