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乙南,上海商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靳娟,上海商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流通管理;陈利俊,上海商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流通服务。
内容提要:连接式学习倡导将学习者的兴趣、伙伴交往与他们在学业、公益或事业等领域的成就相连接,并利用今天的社交和数字媒体使得这种互动的学习形式更有效率,更加普及。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的文化和教育机构已经为青少年建立起许多连接式学习的空间,来促进动手实践性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和图书馆服务提供借鉴。
关 键 词:连接式学习 学习空间 美国 图书馆 启示
1 连接式学习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连接式学习”这一术语从1990年代起,开始在美国的学术研究中使用。起初,这一术语在很多文章中用于指像实地调查或实习这样的实践教育,强调环境对个人知识发展的重要性,与“在环境中学习”是相同的概念。社会交往对学习成果的重要性,也是早期连接式学习研究的主题。
进入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连接式学习开始在研究出版物中用于指基于项目的、网络化的、社会化的、信息时代的学习。近年来,学术界和教育界进一步明确了连接式学习的概念,认为连接式学习应该是一种把个人兴趣、伙伴交往与个人在学业、公益或事业等领域的成就连接在一起的学习,它具有平等、共同参与和与社会相连接的核心价值观①。
2 连接式学习的原则
2.1 连接式学习的3个基本原则
连接式学习理念认为,青少年学习最佳的时机是在: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他们有伙伴和导师分享这些兴趣;他们的学习可以带来机会和认可。基于这些理念,连接式学习具有3个基本原则。
(1)兴趣驱动。兴趣为获得知识和专业技能提供动力。连接式学习把在社会环境中发展兴趣和激情看做是学习的基本要素。
(2)同伴互助。连接式学习提倡共同参与和互动。在与伙伴和朋友每天的交流中,年轻人无拘无束地互相贡献、分享和反馈,这样的伙伴文化会产生强大的、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
(3)学业导向。连接式学习认识到学业成功对知识增长的重要性,并把它看做是通往职业和事业机遇的途径。当年轻人的学业和受教育机构与他们的兴趣追求、伙伴文化和社区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②③。
2.2 连接式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应用已经大众化的今天,学术界和教育界期望网络媒体的先进技术能够与连接式学习紧密结合,让这种学习形式更易实现,更有效率。连接式学习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加州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伊藤瑞子就认为,今天的孩子,学会了很多的媒体技术和社交技能,如制作网页、编辑和发布照片等等,学会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参与者,但他们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往往仅止于此,还没有与自己的学业成就很好地连接起来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她和其他研究者们总结和提出了连接式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1)共同的目的。连接式学习的环境是为有着共同兴趣和共同目标的学习者而营造的。今天的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为此提供了绝好的条件,把年轻人和他们的伙伴以及关心他们的成人、教师、家长连接到一起,专注于共同感兴趣的学习和研究活动。这时,同伴互助带来的学习动力、集体的智慧、代际间相互学习的潜力都会得以展现。
(2)以制作类活动为中心。连接式学习环境是围绕着动手制作类活动(hands-on production)而设计的⑤⑥,为学习者提供制作类活动的工具和机会。连接式学习强调动手实践性学习(hands-on learning)的重要性⑦⑧,高度重视青少年在积极地创造、制作、试验或设计等动手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因为它能够培养出终身学习和对今后的工作和社会环境有益的能力和性格⑨。
(3)开放式网络。连接式学习环境被设计成连接起教育机构、家庭和社区的学习网络,并且连接起在线的网络平台,使得学习者在所有的环境下都能够得到支持和促进,因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成就⑩(11)。
3 美国各种机构创建的连接式学习空间
2013年,伊藤瑞子领导的研究机构——连接式学习研究网络发布报告,总结了美国连接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介绍了国内的一些连接式学习空间(12)。这些学习空间开展的活动内容包括某些艺术和公益方面的学习活动、与学校课程相关的体育运动,以及数学、国际象棋、机器人比赛、网页或媒体制作等兴趣驱动的学业课程等等,其中Quest to Learn、Harry Potter Alliance和YOUMedia等最为典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