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和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为了实现廉洁和安全发展,省委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基础上,结合山西实际,提出的第六大发展。
在“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晋中市始终把廉洁和安全放在首位,以廉洁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全领域,把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作为发展的底线和基础;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促进安全建设与社会发展同频同步。
把好选人用人导向
从源头上把控政治生态
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晴雨表。新一届市委站在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和勇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建立完善了科学的干部选拔、使用、培养、管理、监督机制,选拔任用了一大批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涵养了健康的政治生态。
大力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推行承诺制,为干部定目标、压责任,有效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市委组织部已用这一办法选拔了6名县(市)长,这项工作还受到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推荐参加了中联部山西推介会县长选任模拟研讨会;改革论资排辈、属地部门界限等干部选拔任用的隐性台阶,突出“专业化”“适岗性”,突出实绩,选拔任用了一批重要岗位领导干部,为晋中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目标化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经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审查、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在全市竞争性选拔了30名副处级后备干部,担当晋中发展的“操盘手”和“施工队长”。
着力改进干部考核管理方式,真实反映干部能力水平,提高识人辨人精准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力。完善了年度综合考核办法,解决了考核重点不突出、指标赋分“一刀切”问题;建立了各县(区、市)党政正职和市直单位“一把手”实绩台账和积分管理机制,解决了对“关键少数”干部工作实绩难量化、绩效难考准问题;健全完善了干部管理监督各项体制机制,解决了重选拔任用、轻管理监督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成效。
有效推动形成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激发出党员干部主动作为、积极担当的工作状态。动真碰硬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出台《晋中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增强“下”的执行力、提升“下”的实效性、形成“下”的常态化;率先在全省出台《支持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合理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合理容错的8种情形和7个条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让干部消除顾虑、轻装上阵、大胆履职、高效干事。
深化“放管服”改革
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
近年来,市政府始终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激发市场活力、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缩小审批范围,精简政府投资审批环节,优化政府投资评审环节,有力促进了权力运行的规范、公开、廉洁。
晋中市在全省首推“三四五”工作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其中,“三”是指全面实行“三制”,即推行清单制,编制公布实施事项、只跑一次腿事项、分类收费“一表清”、市场准入许可事项、中介服务机构及收费、准入即营事项、多证合一事项等清单,让自己清底,让群众清楚;推行告知制,强化公示公告、预约告知、咨询告知、查询告知、一次性告知、结果告知等,保证办事群众事前事中事后的知情权;推行承诺制,实行服务时限承诺、容缺受理承诺、准入即营承诺、企业投资项目无审批承诺,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造宽松环境。“四”是推进“四减”。2017年,政务大厅通过清理、挂起、核减、压缩等方式,持续推进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到目前为止,行政许可实施事项减少到112项,减少52.7%,服务环节平均减少60%,申报材料压减15%,服务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五”是强化实行“五个一”提速。政务大厅各窗口强化实行一次排号、一窗受理、一次跑腿、一本记清、一号兜底,整合窗口设置,优化服务流程。
晋中市还在全省首推七项改革,为便民利企打开新途径。一是对不动产登记进行系统性、结构性改革,实行一体化集成服务,不动产登记7个工作日办结的占98%以上,其中即办件达到8.6%;二是开展“准入即营”试点,实行“双承诺双告知”办理,破解工商注册“准入不准营”的难题;三是推行“四十三证合一”,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联合会审、信息共享、证照联办”工作模式,11月10日,颁发了首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 四是实行“容缺办理”制度,减少了群众办事跑腿的次数。去年以来,累计“容缺办理”事项3万余件;五是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对表中央要求、对标先进地区做法、对照国际惯例,结合晋中实际,围绕28个方面49项指标,组织对各县(区、市)营商环境开展评价;六是建立精准扶贫“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对贫困户和贫困村办事实行特事特办、从简从快、精准服务,对扶贫项目提供一揽子通道服务;七是建设“诚信大厅”,建立政务诚信和社会诚信两个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创建文明城市。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构筑管党治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