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2018-12-18 06:31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解决“虚”的问题,问题在于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包括学业、感情、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加强正面引导、强化正面教育。对于“失范”的问题,马书记认为,要建立树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对于踩到师德的红线的,学校在职称晋升实行一票否决。”马书记说。

  加强思政教育改革,是回归教育初衷的要求

  以优质思政教师队伍,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一支出色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也是上好思政课的重要前提因素。因此,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特别重视对思政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体制机制引领思政课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教学提供支撑,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马书记认为,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价值本应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当前的高校思政工作确实出现了一些偏差,尤其是在某些职业院校,片面注重技能、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人”的培养。“忽略了人应该首先成为‘人’,然后才是‘某一类人’。”因此,马书记说,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新时代的要求,更是回归教育初衷的要求。

  以大思政体系,全视角、短距离育人

  截止到目前,该校思政教师团队已经荣获了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思政课影响力人物、中国好老师、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最美教师等20多项省部级荣誉称号,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主流媒体推广,在省内发挥引领作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广水做客大众网《职教力量·思政大家谈》

  “思政教育得要学思践悟,要使学生有所感悟,感悟了以后还得有行动,也就是要学做合一”,马书记说。因此山东商职学院的思政课教学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八字要义为切入点,找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商文化的共同点,以此为基础建设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库。

    大众网济南12月11日讯(记者 满德利)日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副会长、山东省高校思政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会长、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广水做客大众网《职教力量·思政大家谈》栏目,分享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以及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

  提高思想站位,解决高校思政中“五大问题”

  马书记在访谈中介绍,从2008年,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就提出构建“大思政”体系的构想,经过十年的努力,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成果,传承与创新革命文化,广泛宣传优秀企业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构建起了浸润学生思想的文化体系。

  谈到学校的先进经验,马书记人物,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到“全视角”和“短距离”。

  马书记在访谈中介绍,从2008年,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就提出构建“大思政”体系的构想,经过十年的努力,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成果,传承与创新革命文化,广泛宣传优秀企业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构建起浸润学生思想的文化体系。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