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清代状元后裔沦为乞丐,独守祖宅拒绝政府补贴”,近日,这则网帖引无数网友热议。状元府曾有多豪华?如今情况如何?可否得到有效保护?状元后裔靠什么过活?他为何独守祖宅拒绝政府补贴?围绕大家关心的种种疑点、疑问,大河报记者前往探访,试图透过记者的眼观、耳听,还愿状元府的前世今生,更重要的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
中午下山休息,乡间的酷暑更加难耐,记者一行只得躲在车内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忽然有人敲车后备厢,起来一看,是一位拄着木棍的瞎老汉,他的家,就在状元府下,“我以前也在上面住,但路不通,也没水没电,不方便,就搬下来了”。
也就是从这次回来之后,他便一直过着现在的生活,想走就走,想回就回,多时一年半载,少时当天出去当天回来,吃饭、穿衣都是自己做,晚上睡觉一般都是静坐,从来不睡床铺,到哪儿都背着行李卷,云游四方。
从几孔大窑内出来,有一条荒草丛中踩出的小道,沿小道往上爬,一棵粗壮的古槐立在三间土窑前,树身上,文保部门标注的树龄是500年,树下方,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牛状元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上,写着2009年6月3日公布,2011年1月1日立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