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花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她工作的真实写照;32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一线,她所带领的班级教学成绩连年第一;即将退休的她最难以割舍的是熟悉的校园和可爱的孩子;32年来,她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在教学岗位上书写了一曲动人篇章。她就是临沭县临沭街道第五小学教师朱玉花。
严重的职业病 她从来不敢开空调
13日,记者来到临沭县临沭街道第五小学,这是去年刚由附近的三所完小合并成的一所新小学,朱玉花也从教了20多年的寨子完小搬到了这里。虽然已放暑假,但老师每天依然要到学校值班,当天正好轮到朱玉花值班。
13日的气温高达36℃,虽然屋里有空调,但朱玉花从来不用,严重的职业病让她对空调、风扇这类物品敬而远之。长期的过度劳累使她患上了颈椎疼痛、腰肌劳损等职业病,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她穿的也比别人多。“最初就拿点止疼药,为了教课也不去医院,这么多年已经落下病根,每年春天,她都是学校最后一个脱棉袄的人。”身旁的一位同事说。
1983年,22岁的朱玉花带着满腔热情步入了教师这个行业,“因为喜欢孩子。”谈起为何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朱玉花笑了笑说,她也是家里唯一一个当老师的。从教最初,朱玉花既要承受繁重的教学,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那时的工资只有几块钱,经历过最艰苦的时候。但朱玉花却从来没想过放弃,“想想那些农村的孩子就不觉得累了,我想把知识传递给他们,让农村的孩子成才,看到孩子们成人、成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朱玉花说。
坚持言传身教 “不成才也要先成人”
在临沭街道,朱玉花是有名的教学能手,在每学期的测试中,她所任教的班级总是会拿第一名。朱玉花现在所带的三年级二班曾是全年级最差的班级,甚至有的老师会将管不了的学生调到朱玉花的班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最差的班级被朱玉花接手后短短一个学期就变成了真正的第一。
当问到她有什么教学法宝时,朱玉花笑笑说:“谈不上什么经验,当老师得腿勤、嘴勤、多学。”朱玉花从来不会把一件事拖延到第二天去做,“赶快干,当天能完成的,千万不要拖。”就如同她的作业和备课一样,她总会一丝不苟地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认真备课,白天没时间写就带回家,忙完家务即使再晚,她也要把工作完成,也因此常常备课到深夜。
同事常这样说:“如果你走进朱玉花的班级,绝不会在地面上发现任何的纸屑。”32年里,朱玉花所任的班级在管理方面总是井然有序。对此朱玉花也毫不避讳地说自己很严格,她坚持将正确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达给学生,不乱扔垃圾、不能说脏话、勤洗手等等。“不成才也要先成人。”这是朱玉花一直坚持的原则。每天,朱玉花都会最早到学校、最晚离开学校。搬到新校的近两年时间里,朱玉花中午从未回过家吃过午饭,都是在学校简单解决。因为有家远的学生中午在学校午休,所以朱玉花中午也留在学校陪伴孩子。
32年里,她从未因个人原因耽误教学工作。2003年,年迈的老母亲因病卧床,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每天中午放学后,她便骑上自行车,匆匆赶往二十里外的母亲家。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她都会准时回去照顾母亲吃饭,等母亲吃完饭,她顾不上自己吃一口热饭,又要匆匆赶往学校,就这样来回四年,她从没有因为这些而影响过工作,班级管理井然有序,教学成绩始终全年级第一。
当了32年的班主任 退休后还想继续任教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这是大家对朱玉花的一致评价。从教32年,朱玉花也当了32年的班主任。每到开学初,她都会认真了解和分析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素质、接受知识的快慢等等。“朱老师在我心里就像妈妈一样,她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朱玉花曾经的学生袁星说,在学生心里,朱玉花带给孩子的是慈母般的温暖。在孩子的心里,朱玉花就如妈妈一样。
2010年还在寨子完小时,朱玉花发现班上的袁星同学因为家庭原因生活困难,中午放学时一个人干啃馒头,甚至连咸菜都没有。“当时她才一年级,从小失去母爱,我了解情况之后很心痛。”朱玉花说,从此,她每天都会多做点菜和汤,陪袁星一起吃。为了让袁星尽快融入班集体,她发动学生帮助袁星。渐渐地,一向十分内向的袁星变得上课爱发言了,下课愿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成绩也突飞猛进。